巴黎奥运会之后,中国女排陷入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僵局:成绩不尽人意,主教练却迟迟没有个着落。球迷们盼星星盼月亮,甚至连主力球员龚翔宇都忍不住在采访中流露出遗憾——第5名的成绩,对中国女排来说,确实有点掉面儿。反观美国女排,人家不仅在奥运周期完成了漂亮的收官,还火速敲定了新任主帅,甚至连男排的教练都已经安顿妥当。这一对比,不禁让人想问:中国女排的未来,到底是胸有成竹,还是胸无大志?
就在中国女排迟迟没有敲定主帅的时候,排球界的另一位“大咖”已经完成了人生的新一轮挑战。他就是基拉里,一个被称为“世界排坛常青树”的传奇人物。从2014年起,他接手美国女排,期间带领球队在东京奥运会上一举拿下金牌,完成了美国女排历史上的零突破。换句话说,他的执教生涯,堪称一段“神话”。
可这位名帅在巴黎周期后却突然宣布卸任,随即转身接任了美国男排主教练的职位。这不仅是一次角色的转变,更是一种国际排坛的大胆尝试。在不少人看来,“跨项执教”是一件高风险的事,但基拉里身上的光环足够耀眼。美国排协的眼光毒辣,给了他一份长达4年的合同,足以说明对他的信任。
其实,像基拉里这样的教练,能转战男女排的高手在全球也不多见。比如意大利的马赛洛·门德斯,同样在执教男女排中游刃有余。事实证明,只要你是顶级的战术家,性别差异根本不是问题。
所以,当基拉里接手男排的新闻官宣后,许多中国球迷忍不住感慨:这样的世界级名帅,为什么不能来中国执教?但冷静下来一想,恐怕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并不难猜。我们不缺资金、不缺诚意,但缺乏像美国排协那样完整的布局和决断力。毕竟,延误一天,就可能让一个机会永远溜走。
说回美国女排,基拉里的离开并没有让队伍陷入混乱。美国排协早早敲定了接班人——沙利文。这位新帅出身自由人,球员时代就以顽强的防守著称,如今更是被寄予厚望,成为美国女排的新掌舵者。要知道,排坛很少有自由人能成为主教练,但沙利文用自己的耐力和判断力征服了排协管理层。
更重要的是,美国排协的选帅速度和效率让人叹服。基拉里一卸任,沙利文就迅速上岗,整个交接过程行云流水。显然,他们已经为巴黎奥运会后的新周期做好了全面规划。这种快刀斩乱麻的决策模式,或许才是中国排协最值得学习的地方。就像打比赛一样,决策拖得越久,胜负就越容易偏向对手。
再看中国女排,我们的情况就复杂得多。巴黎奥运会上的第5名成绩让人一言难尽,主教练的人选又迟迟没有眉目。龚翔宇的遗憾,不光是对比赛结果的无奈,更是对团队未来方向感的担忧。对于球员来说,没有明确的领导者,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,不管再有力的桨,都划不出好成绩。
这不是第一次中国排协在选帅上面临争议。从历史来看,我们曾多次尝试引进外籍教练,比如法国的阿兰·沙尔特罗,但最终都因为文化和沟通上的差异不了了之。尽管郎平的成功证明了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,但要找到像她这样既懂中国排球文化,又具备国际战术眼光的教练,难度着实不小。
如果从国内教练来看,安家杰是一个常被提及的名字。他是郎平时期的助教,深谙中国女排的技战术体系。可问题在于,他的执教经验和资历仍受到质疑。与此同时,像古德蒂这样的国际名帅,虽然具备丰富的执教经验,但能否适应中国的排球体系仍是未知数。
回到中美女排的对比,除了在主教练上的抉择效率不同,两国的排球管理思路也体现出了差距。美国排协从基拉里到沙利文,再到男排主教练的全面布局,都体现了一种高效的团队协作。而中国排协的迟疑,不仅让球迷着急,更让竞争对手有了喘息和布局的机会。
与此同时,美国排协对年轻教练的大胆任用也值得我们反思。像沙利文这样的新锐人物,虽然资历尚浅,但却能够通过系统化培养得到信任。这种对新生力量的重视,正是我们目前所缺乏的。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,成功的教练多以资历老、威望高为主,但年轻化的尝试却少之又少。
当然,选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中国排球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殊性,外教的融入需要时间,国内教练的崛起则需要耐心。如果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,也许会是中国女排未来的破局之路。
主教练的悬念每天都在拉长球迷的等待时间,而时间对于竞技体育来说,往往就是一切。中国女排需要的,不只是一个新的主教练,更是一份能打破僵局的行动力。如果说排球比赛最忌犹豫,那排球管理也同样如此。
等得越久,成本就越高,丢的也不止是时间,更是信心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!